《荷塘月色》教案6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28 10:22: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3课时,约11000字。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揣摩文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表达效果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本文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全文的神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和叠音词等表情达意的技巧。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借助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写景层次。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抒情散文为主,包括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
欣赏抒情散文,首先要由“感”入“悟”,体味文中渗透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一个景、同一件物、同一种状况,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处境、个性等等,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散文中的情,往往打上了作者独特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同时,散文中的情还往往带有一定的社会、时代的烙印。
我们在品味散文时,一方面要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自身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欣赏抒情散文,要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如《荷塘月色》,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中楼阁》。
此外,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也是必不可少的。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文坛上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诗人、散文家,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诗文选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