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20字。 资料翔实、准确、点拨到位。既有详解课文,也有配套练习,另有扩展阅读,全方位训练学生。
15、劝学
学案设计: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邮箱:gsj005@163.com
QQ:280133639
【走进语文世界】
自古及今,人们都把学习当作终身的事情。一些大家谆谆教诲其子弟,“莫误读书”。下面就是一些劝学格言,读了之后相信对你会有启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
【名师细说教材】
走近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汉,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学问渊博精深,所著《荀子》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现存32篇。《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背景知识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张,而且可以解释人之所以性善的可能,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屡被后世的思想家批评不够周延,而且无法自圆其说!到底问题出再那儿呢?
“人性”的最大争议大概是先秦时的孟、荀间的善、恶说,先谈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由两种方式展开,首先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就是所谓的“类差法”,人和禽兽都是动物,而其中的差别在于,人之所以为人,乃是人有“四端”,也就是“性善”。其次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就是以先验的直觉来立论,这才是孟子和其他论性的思想家所不同的关键之处,影响至为深远,一直到陆、王,又重新受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