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6500字。
警察和赞美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岁丧母,后寄人篱下。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后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1904)、短篇小说《四万年》(1906)、《西部之声》(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片叶子》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四大家”。
他的作品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特别是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他善于运用夸张、双关等幽默手段,常常以“含泪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的创伤,常写失意落魄的小人物,把他们的心酸揉进逗趣的笑料,不仅给作品带来“含泪的笑”的效果,也加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他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二、关于《警察和赞美诗》
1.故事梗概: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
《警察和赞美诗》是他优秀短篇小说之一,作品写到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
2..写作背景
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的时候,美国现实社会的深刻变化(南北战争之后)引起文学的变化,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它出现在美国资本主义日趋腐朽的阶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