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00字。
诗 歌 鉴 赏 讲 义
冯 展
一、学习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7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二、学习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三、学习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四、学习方法:积累(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技巧(审题、用专业术语、规范答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古典诗歌知识。
2.分析考点。
3.了解高考考查情况。
分析:
1、古典诗歌知识的学习,见《与名师对话》第177页“考点14 三、文学体裁(一)诗歌”部分。
补:①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②押韵: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静夜思》押ang韵。③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④诗·词·曲: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东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曲在元代最盛行,作品出现的也最多,我们学过的诗作有《春夜喜雨》《望天门山》《长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词主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曲以《[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为典型。
2、考点分析,见《与名师对话》第196页“考点16第一讲古代诗歌鉴赏中‘考点透视’”部分。
3、热点预测,见《与名师对话》第197页“考点16第一讲古代诗歌鉴赏后‘热点预测’”。
①唐诗、宋词依旧会是考查的重点;②由著名诗人转移到非著名诗人;③蕴含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歌,会是命题的首选;④注重“点”的考查;⑤经常借助古人的评点设置赏析题。
4、历年高考诗歌鉴赏一览表
明确:
1、近11年考查情况:唐绝句:7次,唐律诗:2次,宋词:2次,元曲 :1次。
2、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从2002年起变为主观题。
盘点二、2003年前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2004年近体诗与词并重。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盘点五、分值不断增加。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