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备课资料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2 11: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00字。
《泪珠与珍珠》一处疑难解析 
 宁大清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泪珠与珍珠》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绮君的作品。这篇课文虽为自读,但细品其文,层层探析,会发现此文从最常见的泪珠入文,揭示的却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是一篇十分精巧的哲理小品。在品读此文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其细微但却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探究。
  这个问题涉及到本文的线索句。贯穿全文的线索句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这三次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1、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科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w 
  2、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科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3、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科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细心的同学发现,三处基本相同的句子,但文末处由前两处的“流多”变为了“多流”,语序颠倒,是作者无心弄错还是另有深意?此问一出,层浪叠起,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无心,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有意,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实要看这二者的差别,还得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说起。w 
  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由11则关于眼泪的材料组成,而这11则材料全靠上述三处线索句串连,对这11则材料整理归类,会发现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意可概括为“少女不识愁滋味,因喜佳句觅‘泪珠’”;第二部分,大意可概括为“饱经忧患识真愁,方识‘眼枯见骨’痛”;第三部分,大意可概括为“泪血分担罪与孽,信徒感激涕泪零”。这样将文中众多的材料分类梳理后,我们会清晰地理出全文的思路,文章三部分一共写了四种眼泪:少女不知愁所觅之“泪”;饱经忧患之泪;担世人的痛苦与罪孽之泪;信徒们的感恩之泪。这四种眼泪在文中的文意是层层递进的。
  教参认为由以上四层内容构成的文章是抒写浮居台湾不得归根的乡愁之作。而综观全文,会发现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断章取义,因为文中写到乡愁的只有第五段关于“老兵探亲”这一段文字,文章用了大量文字写到乡愁之外的眼泪。研读全文,会发现作者意在通过这四种眼泪层层递进地揭示关于泪珠的哲理内涵。文章在第九段说:“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文章的题目是“泪珠与珍珠”,但文中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在写泪珠,而真正提到珍珠的只此一句。正是这一句,作者揭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