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00字。高中语文提纲挈领(第一册)
1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采桑子·重阳》
上片写“战地黄花分外香”,联系重阳节赏菊,联系“战地”的革命胜利。所以说秋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里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就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了。《秋词》又说:“山明水净夜来霜”,山怎样明?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毛泽东在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还写出这样的革命激情,还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大好秋光,写出极为开阔的境界,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不落俗套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次,诗人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意象。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
《死水》民族精神
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为了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华丽词语描写一沟死水,以丽辞表现丑恶。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恶写得越美,越容易引起反感,诗人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感情隐藏在华美的意象和艳丽的辞藻之后,从而加强了否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之一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在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