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00字,阐述详尽,浅显易懂。
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高二语文组 袁煜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的内涵。
2.学会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3.根据意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都有哪些景物?
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你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
孤独、寂寞、凄凉
为什么你会感受到呢?
通过景物。
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意象排列组合的成功典范之一,描写了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得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的夕阳下的孤独和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被称赞为“秋思之祖”。但若是这些景物单个出现,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但为什么一起出现形成画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了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用形容词。实际上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
二、意象的概念
长期的创作实践,各种景、物有了固定的含义特征和感情寄托,这就形成了意象。
意象,就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无论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正是由于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的渗入,各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愫、理念、遭际、感慨,诗歌才会形成情景交融,“意”“象”合一的艺术图景。
三、重点鉴赏“月”的意象。
1、 你能回忆起有关“月”的诗句吗?
分别有怎样的含义呢?(讨论)
2、 月的象征含义
1.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