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00字。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全预测
长沙市周南中学 胡锦云
高考在即。对于备考中的莘莘学子来说,空气已窒息的让人呼吸困难。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得知一个关于高考的哪怕只是马路消息,都会孜孜以求,全力以赴。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我不想说我打听到了什么,我也不愿去打听;我只是想说,如果今年是我出高考语文试卷,我会怎么出!
首先,我会考虑自分省命题来前三年的出题,在稳定的前提下,开拓思路,让本次试卷的每个题都有别于此前试题;其次,我会考虑到2006-2007年的社会大势,政经文体,至少会在包括选择题的选择项在内的试题材料上有所体现的;再有,既然是分省命题,总要有点我省的地方特色吧,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当然,新课程即将实施背景下的高考试卷,也应该要有新课程的蛛丝马迹吧,毕竟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已是不争的事实;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如果我是出卷者,一定会千方百计的避开那些猜题者的思路,让他们的预言统统落空,所以前面说到的重点热点之类,不见得会“明目张胆”,暗合而已啦!呵呵,幸亏我的这篇文章他们看不到啊!
还是按照一张语文试卷(湖南卷为例)的设题顺序来吧。
第1题,字音题。
04年考的是四个多音字——假、供、角、冠,静态考察,“主角”是面对采访镜头说错话而不脸红的“主脚”们频出其口的,“冠”是湖南方言中大多读错的字。可以说是照顾了社会形势和地方特色吧。05年不考多音字了,考察的错误点设置在形声字声旁对读音的误导上。比方说“踽踽独行”(yǔ)、围歼(qiān)等。还是在静态中考察,对于那些平时读音不注意小节不查工具书的人来说,这样出题也是有点伤脑筋的。06年的字音题改变出法了,在语境中考察多音字:教、给、与、为。提供语境来考察字音是一种进步,因为它弱化了记忆而更能见出考生的能力。所以今年我将继续保持这种进步,在语境中考语音。这样考的致命弱点是只能考多音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判断多音中的唯一读音,不然,语境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当然,再象去年那样出题,会显得我思维僵化。我会变的。比方说,词语中有这样一类,字形相同,读音不同而导致意义不同,如:结果、当年、累累、朝阳、干将、杆子等。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也会不同,如:这根笔杆子(gǎnzi)大得快能做电线杆子(gān.zi)了!这类字该注意了。
第2题,字形题。
04年考题错误点设在:“诫”应为“戒”, “灌”应为“贯”, “缔”应为“蒂”。05年考察的是:"幅射"应为"辐射","金壁辉煌"中的"壁"应为"碧","异曲同功”应为“工”;主要是静态的考形声字和同音字。06年的字形题同字音题一样,也是在语境中考察的,设置的错误是:“演译”应为“演绎”。但是这个题其实出的很勉强,语境的判断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在词典中,并没有“演译”一词,这样的话,无论什么语境或者根本不要语境,也能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今年出题应该在这个方面完善,使语境的作用完全体现出来。我们不妨把目光投注在这些同音词上:化妆、化装,意气、义气,委屈、委曲,事务、事物,必须、必需,品位、品味等。如,“化装”有“假扮”的意思,“化妆”没有。可以说“他化装成樵夫,躲过了敌人的盘查”,不能说“他化妆成樵夫,躲过了敌人的盘查”。再如:投资股票市场必需谨慎,否则,一旦被套牢,悔之晚矣。(“需”应为“须”)当然,成语中的错别字也应该是关注对象。
第3题,词语题。
04年和05年都是考了一个词语题(包括实词和虚词),还考了一个成语判断题。应该说词语、成语、熟语,都是词语这一大概念,不必做两个占到6分!今年我出题的话,会把这三项合成一个题目来出。既保证考点的覆盖,又节省空间为其它题目让路。其实,熟语也不应成为高考考点,究竟它不是很固定的语言现象,尤其是不同方言地就流传有不同的熟语,很容易导致地域不公,如果要考也会出些地球人都知道的熟语或课文中出现过的熟语。所以考察成语和实词虚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特别要注意它们的使用对象范围,不要望文生义。如2007年4月8日的《东方体育日报》上有这样一句话:这次在长沙,刘翔的主要任务有两个。首当其冲当然是参加中国劳伦斯奖颁奖晚会。这句话中的“首当其冲”被想当然的认为是“首要的”意思了,而它本来的意思应该是“首先受到的攻击”。再如“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指局面危急(像将断未断的细线),它和骆绎不绝是两回事;“七月流火”, 这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