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2007年高考语言表达应用试题综述
□俞发亮
《语文建设》2007年第8期
语言表达应用(主观)试题,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成单独的一个大题(3小题约12分,位于全卷倒数第2大题),以其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被人们称为命题者的“试验田”,每年都“稳中有变”。
近十年来,人们对语言表达应用试题的认识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从2004年一些省市自行命题以来,这种变化尤其显著。如湖南省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一大题名存实亡,变成承接散文阅读的文章赏析,而不是考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海卷结构较特殊,除2004年在现代文阅读中穿插一道句式仿写外,一般不出现语言表达应用试题。
2007年高考语言表达应用试题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赋分情况,见表。
标点使用词语运用语病修改语段压缩句式仿用句式变换表达连贯表达得体拟对联人物概括评价指出寓意写导游词读表写话看图写话口语交际小计
宁夏海南56314
广东6612
山东35412
全国卷Ⅰ56415
全国卷Ⅱ45615
北京43512
天津24612
江西459
四川65415
福建43310
安徽38415
浙江63413
江苏65415
重庆549
湖北44412
辽宁33511
小计28924318252141235112216
从表中可以看出:
1.今年语段压缩、句式选用、表达连贯、表达得体、看图写话、口语交际等知识点的采用频率较高。
2.考纲中的扩展语句、选用句式、表达简明等知识点,各省市在试题中均未涉及。
3.2005年、2006年被看好的串联词(天气预报、文艺节目报幕)、广告语、提取关键词、下定义、欢迎辞等,今年各省市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了。
4.注重在造句(句式仿用、句式变换、看图写话)中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1.(全国卷Ⅰ)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例2.(全国卷Ⅱ)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例3.(江西卷)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