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30字。
《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复习教学案
一复习目的:
1、感悟婉约派词的艺术风格。
2.体会李清照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作文素材积累
二复习过程
1从风格上总结三首词的共同点。
2这种风格的词的特点。
题材狭窄: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月,感喟春愁秋恨
情感表达上:宛转含蓄,缠绵悱恻,用典雅委婉的笔触,浓丽富赡的词藻,状相思,抒离情,伤春悲秋。
体现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喜欢描写纤细柔美的景物,如:杨柳、晓风、细雨、落花等
造句: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长江黄河,那么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高山大海, 。
《虞美人》课文解析;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4问:同样是写愁,李白却在《秋浦歌》中这么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又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5 .诗句填空:
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
6.对下面词理解正确的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
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7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①风格上:
②节令上:
③情感上:
(二)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分析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
①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
雁:
②《声声慢》中还有哪些意象传达了词人这种凄苦的心境?
练习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