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3 9:59: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500字。原模拟试卷资源见本站下面的地址—— http://www.ht88.com/downinfo/151654.html
2008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答题情况分析
9.1翻译部分评卷说明。
原评卷标准为:①“行人”1分,“使事”1分,句意畅达1分;②“适”1分,“幸赦而盗”1分,句意畅达1分。
评卷时修订为:①“行人”1分,“使事”1分,“徒”1分;②“适”1分,“以”1分,“幸”1分。对这两句翻译是否正确,“徒”、“以”二字的理解很关键。“徒”应释为“仅仅”,而非“白白地”,“以”应释为“以为”,而非“因为”。这两字理解正确了,句意就畅达了。
学生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
⑴根本没读懂文句的意思,错得离奇,反映出部分考生基础太差。
⑵不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和关键字词的意思。
将“行人”译为“过路的人”、“行军的人”、“带兵打仗的人”;将“兵”译为“兵器”;将“使事”译为动词短语“使者办事”,没考虑到它是“累”的宾语,应为名词短语;“其幸赦而盗”是“宰执”的主观看法,不是事实,“以”应释为“以为”,大部分考生把“以”释为 “因为”了。
⑶文言实词积累不够。
“幸”作“希望”讲,在《孔雀东南飞》里学过,“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能准确翻译该词的考生真称得上凤毛麟角。
⑷文言句式掌握不熟练。
“徒为累使事”本为主动句(“累”有使动用法),不少考生硬将它理解为“徒为累(于)使事”,翻译成被动句,结果把意思搞反了:谁拖累谁?
⑸错别字俯拾皆是。
“拖累”写成托累、脱累,“恰逢”写成洽逢、恰缝、恰蓬,“赦免”抄成赫免、敕免,不一而足。
9.1文言翻译题改卷反馈
    (1)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3分)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 欲诛之。(3分)
一、答题主要错误反馈
    第(1)题中,“累”字虽不是得分点,但问题较大,三点:
使动用法译不出;“牵累”的意思译不对,很多译为疲劳、劳累;字写错的太多,很多把“拖累”写成“托累”“脱累”等。
    其次是“行人”的问题较大。译成“行走的人”、“行军的人”、“有才能的人”、“路上的人”,五花八门。还有的译成了动词,如“出使”。一般前面译得出“出使的人”,后面就能译出“出使的事”,两个得分点有一定关联性。
    另外,后设的得分点“徒”得分率较高(去掉了句意畅达1分)。“以兵”中“以”字译成“用”的很多,“兵”译成“兵器”、“军队”的很多。
    第(2)题中,加了得分点“以”(去掉了句意畅达1分),一半多的学生错译成了“因为”。
    问题最大的是“幸赦而盗”,“幸”译出“希望”的极少,2000多份卷中只有一、两个。多译为“侥幸”、“庆幸”、“幸而”。
    “赦”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古代新皇帝登基要大赦天下,乱猜。能在整体上答出盗贼 趁着/赶着/想在/因为 大赦天下之时去偷盗的,我们就酌情给分了。“而”应该表修饰,连接“盗”的状语,很多人答成“却”,说举国哀悼的时候你却来偷盗,该杀!
    其次是“宰执”的翻译。很多学生译为“宰相”和“固执”,或“宰相抓到”。分析句子语法结构就该知道“宰执”应该是人,是个名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