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50字。
一、导语设计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琵琶行》这首诗歌中,音乐便成了一个沦落为封建社会最地层的琵琶女和一个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思想感情沟通的桥梁!
二、背景简介,解题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公、白文公。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现实主义。其诗广为流传,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
《卖炭翁》《秦中吟》《新乐府》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欣赏课文朗读,理解诗文
1、正音:
《琵琶行》教学设计
备课人:欧阳光生 第 1 节 总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