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18 16:01: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30字。
  李清照词《声声慢》说课稿
  勃利高级中学语文组刘春红
  一、说教材
  【纵览全局】黑龙江剩从2007年9月正式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起,至今以近一年。高中语文新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今天我所说的《声声慢》是第四册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的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清照,和本单元选取的词人柳永同属于婉约派,本单元同时选取了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因此,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分析学情】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啊。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人论世,吟咏诵读,推敲炼字,品味意象,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
  其中,教学重点是:知人论世,吟咏诵读,体验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推敲炼字,品味意象,发现美在何处,评点之,比较之,共赏之。
  二、说教法
  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有法可循,又不可拘泥,贵在创新。教学目标的另一半我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的阅读法——评点法来完成,主要采用比较评点法品味意象,发现美在何处。
  “评点法”的突出特点是“意随文生”,评点随文本生成。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忽东忽西,把林林总总的阅读所得、所感、所疑都评点在书眉页侧,与正文相映成趣,“在只言片语中立论”。
  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参与每位学生的评点过程,既作为读者、教者,又作为每位学生评点过程的欣赏者、鼓励者。作为读者,教师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时时指导、点拨学生,把每位学生都放在心里;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研读评点过程,学生是一篇作品的真正的再创造者,大胆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哪怕只是瞬息感触,也请学生大胆地写出来。当然,“诗无达诂”,学生的解读评点也必然是多元的、多角度的,教师不应轻率地为学生的评点设“界”,切记,学生参与、体验评点的过程重于所获得的结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