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让学生“活”起来
——浅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山东 Fzh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长期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使学习途径过于单一化,学习过程也随之枯燥低效,需要学习者用更多的意志努力去支撑,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则充分弘扬人的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因此,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由“为教而教”逐步转移到“为学而教”的轨道上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如何才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兴味盎然,思维活跃,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思维的活动。思维的活跃是全部问题的核心。积极的情绪背景,浓厚的兴趣所构成的兴奋的精神状态,是为思维活动服务的。思维活动的活跃才能使兴奋的状态延续,学生的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智力,学会学好。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编写精彩导语,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起争论,引起读书兴趣;穿插故事、歌曲,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等。
我在讲《愚公移山》时,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屏幕展现出不同的画面,学生们活跃起来,有的甚至随着低声哼唱。听完歌曲后,我引导学生说:“太行、王屋挡住了愚公的道路,却动摇不了他铲除高山的信念;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却阻挡不住他跋涉的脚步;愚公精神感天地、泣鬼神,更是激励着后来人。哪位同学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有的还抢着补充,而我则成了听故事的人。
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对于知识和课程,我们不能采取“朝圣”的态度,否则,学生容易成为绝对知识霸权的牺牲品,成天机械记忆课程知识,成天被人灌输,被人转嫁心智负担,窒息了思想自由。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其质疑、批判、反思和修改课程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其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它体现了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态度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