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宜三忌——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反思

作者:任秀馨  时间:2008/6/26 21:48: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90
  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贮存(加工处理)、输出、反馈的可控制的密闭系统。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性: 即教师是教的主体(教材是媒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媒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涵盖面最广的,也是教学方法最灵活的,同时也是最难教好的,所以语文教学中对优质高效的要求也更高。
  根据自己对语文课堂的粗浅认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归纳起来可以称为“三宜三忌”。
  三忌:
  一、忌“满堂灌”:从课堂的第一分钟讲到最后一分钟,教师是亮点,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或听众,是配角。这种教法在新老师中尤其普遍。这种教法几乎完全以老师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法有几点弊端:
  1、压制并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思考,从而惰性十足,教学成了没有任何挑战的单方面活动。
  2、禁锢并窒息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水平。
  3、过多地消耗教师的体能。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声音嘶哑,但收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忌浪费时间:随意冗长繁琐地导入;随意支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随意提无准备的“问题”;随意开展作用不大的“小组讨论”;随意地“临场发挥”。这些随意造成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它的危害表现在:
  1、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难以突破,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现象严重。
  2、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难于理解教师意图以及所学知识。
  3、养成学生思维懒散,做事拖沓的不良习惯。
  4、部分学生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滋生厌学情绪。
  三、忌挤占“主体”:教材处理、教法选择、探疑质难、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全取代。它的危害是:
  1、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逐渐消退。
  2、教与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成为空中楼阁,一厢情愿。
  3、师生缺乏沟通交流,成为两个对立面,关系日渐恶化。
  三宜: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和其它环节紧密相连。所以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它环节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配套的其它环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教辅改考五个环节,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一定要重视其它四个环节。这就要求:
  一、宜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好保障。
  课前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首先是老师的课前准备,即充分有效的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准备,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备课。这种针对性包括几个方面:一)、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很多语文老师同时担任不同层次班级的语文老师,尤其有些老师横跨一、三层次,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体现出分层性。二)、针对不同的文章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一些比较易理解的课文可以更多的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略讲,而一些相对难理解的文章如古文则要更多地针对字词进行详细地讲解。其次是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这要求老师在课前布置好要预习的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这样不断地坚持就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如《离骚》一文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前对文中字词进行充分的预习。
  二、宜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包括:1、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寻找不同的突破点,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突破点就是中剪子巷中所蕴藏的童真;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突破点是其中所深藏的人文精神;张洁的《拣麦穗》的突破点是依依顺顺,小火柿子。2、优化时间安排,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3、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授人以渔”和“教学生发现真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贯之以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并具有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法指导和训练的主要基地。如指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通过查字典、默读朗诵、编写提纲等,引导学生加强信息贮存与积累,从文质兼美的教材中吸取营养,积极寻找发现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应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4、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
  三、宜有效的个体辅导。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尤其有些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偏科现象,所以有效的个体辅导显得尤为重要。重点体现在对作文、阅读、以及文言文阅读的个别辅导。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可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