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23 19:57: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20字。
《蜀道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感受与共鸣”为主题展开。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的感受到唐诗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结合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及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能力。
  2).诵读诗歌,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感情,掌握修辞和表现手法。
  3).把握诗歌的寓意。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掌握修辞和表现手法。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及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诗歌的寓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解题,疏通文句,理清文章思路,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探讨诗歌的寓意、主旨,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李白诗风。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 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 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 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二)、说学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