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琵琶行》说课稿
教学建议
一、这篇课文较长,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预习。可要求学生课前参照注释认真阅读诗前小序,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式学习时,教师可参考“课文研讨”的有关介绍,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这样把学生带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情境中。
二、参照“课文研讨”,从一两个角度理出本诗的叙事线索,列成图表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尽快熟悉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诗意。
三、结合练习前三题,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一些精彩片段和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鉴赏和研讨活动。要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列出议题,让学生自己认领。对这些问题,也不必当堂回答,就地“解决”,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回答也不必面面俱到。除了练习和“课文研讨”中涉及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立“选题”,发挥他们各自的思维优势和创造性。
四、如果有条件,课时允许,可以做一些较为宏观的研讨活动。比如,将这首诗与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作一些比较,看看同样是叙事诗,民歌作品和文人创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五、本课的朗诵可分两步走:首先是熟读成诵,读准字音,读对语气,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其次是配乐诗朗诵,这可以巩固前面的理解成果,并加强对诗歌的感受力。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把这首诗改编成简短的歌剧,在班集体活动中演出。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该单元以“感受与共鸣”为主题展开。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的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并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结合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欣赏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