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个字。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
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周良新
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也就是教育要以培养人的素质教育为目标。语文素质教育观念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过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观念。这里的语文素质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内在品质,包括思想道德、语文知识能力、思维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习惯等几个方面。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课堂上,书本里,学一学,背一背,考一考的题目,而是一个人在除了学业之外,其他的品德、性格和能力,包括脑力、情感等等。所以,要真正地培养语文素质教育人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素质教育观念。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过程来谈谈。
一、要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观基本是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理念进行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知识,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我们语文教学提倡的是大语文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这一转变也充分体现了当代语文素质教育观念的实现。现在,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也在呼吁"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华罗庚说:"历史上繁重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不开自学,光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是创造不出新的东西来的。"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许多课文中都能找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地方。比如《黔之驴》、《骆驼寻宝记》等文章,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第一感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独立的见解,只要是言之有理,又能扣住文章中心,都应该是正确的。我在教《黔之驴》过程中就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可以从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