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古诗文内容阅卷分析
- 资源简介:
约17000字。本站已经收录了原试卷。见下面的地址——http://www.ht88./downinfo/181948.html 2009年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阅卷分析
2009年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古诗文阅卷分析
文言文阅卷分析
一、题目分析
第7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采用的是主观题型,第8第考查的也是文言实词,这里涉及的是古今异义现象,采用的是客观题型;第9题考查的是虚词,第10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第1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第12题,考查文言断句与翻译,理解与应用并重。
这几道题,基本涵盖了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所有知识点,点面结合,主观客观交错,其中对耽搁实词的考查以主观题型出现,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了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还有表述准确合理的问题。
二、文本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传记类的文言片段,文段内容比较简单;传主是太史慈;文章先是介绍他的出身,然后叙述了关于他的两件事,其一:巧通郡章(重点表现他的智),其二:勇救孔融(重点表现他的义)。文章内容结构都都很清晰明确;也没有生僻字眼。
三、答案
7.【文言实词】(4分)①认为……是对的 ②感到惊奇 ③伸长 ④使……生存下来 [4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满分。]补充:然、奇:答案不能体现意动用法或表意不准确的不给分,如:然答作“认可”(用词不准确)“正确”(无意动用法);“奇”答作“奇特,奇才”(无意动用法),答作“奇怪”(表意不准确);存:答案不能答出使动用法(如“生存”),用词不准确的不给分(如“保存”等)
8.【文言实词】答案 C 古今义均为“未被利用的时间或空间”。A项古义为“车与车之间的空地”;今义为“企业内部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某些工序或单独生产某些产品的单位”。B项古义为“超过、胜过”;今义为“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限度,相当于‘太’”。D项古义为“仰慕、想念”;今义为“小、微不足道”。
9.【文言虚词】答案 D:均为“因为”,连词。A项“于是”,连词/“乘机”,介词。B项“才”,连词/“竟然、却”,副词。C项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0.【文言句式】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用“……也”表判断。C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融欲(于)平原相刘备告急”。
11.【内容分析】答案B 太史慈不是“借机悄悄逃回郡里”,而是“借机悄悄折回公车门”。
12.【断句与翻译】(9分)(1)断句:示例一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3分。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第一处可断可不断。]示例二: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2分。“亲非骨肉比非乡党”一句不能断开,扣1分]示例三: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1分。在示例二的基础上,“特以名志相好”一句不能明断,扣2分]
(2)翻译: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示例一:你为了郡太守毁坏我的奏章,已经到达目的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呢?[3分。大意1分,“败”1分,“如意”1分。)示例二:你替郡里败坏坏我的奏章,已经如意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呢?[2分。“败”、大意基本译出,但“如意”没有译出,扣1分]示例三:你为了郡败坏了我的文章,已经满足了心意,为什么要灭亡呢? [1分。“如意”“败”基本能译出,但大意不通,“章”与“亡”的翻译明显有失误,扣2分]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示例一:孔融得到解救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器重他,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年轻的朋友啊!” [3分。大意1分,“济”1分,判断句式1分。)示例二:孔融得到解救后,更加认为太史慈很奇特,很器重他,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忘年交的朋友啊!” [3分。大意1分,“济”1分,判断句式1分。)示例三:孔融得到帮助后,更加认为太史慈很奇特,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少有的朋友啊!”[2分。“济”基本能够译出,“奇”意动用法能够译出,判断句也能译出,但后面的“少友”有误,扣大意1分]示例四:孔融得到救济以后,更加认为太史慈很奇怪,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少有的朋友啊!”[1分。“济”“奇”解释不准确,扣1分;“少友”翻译不准确,但判断句式译出。]示例五:孔融得到救济以后,更加认为太史慈很奇怪,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的小朋友啊!”
四、试卷作答情况
学生的答题情况基本正常,第7题难度系数:0.43;第8题难度系数0.43;第题难度系数0.54;第10题难度系数0.65;第11题难度系数: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