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30字。
遵循阅读程序,善抓关键词句
——谈现代文阅读(必考)思路的把握
从高三的多次语文考试来看,学生现代文必考阅读的成绩都不理想。据了解,他们往往是在还没来得及读懂文本的前提下就作答,以致错答、漏答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备课组在考情、考点、学情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阅读训练中侧重在理清思路方面作了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一、考情分析
从2007、2008两年的高考广东卷必考试题(《创新与想象》《诗与直觉》)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所选文本,是一般的论述类文章;
2.命题材料丰富,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3.命题方式有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一般设置两道,一道为四选一(不排除四选二);一道为六选二(或五选二)。简答题一般设置两道。
4.考查重点是理解与阐释、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5.一般不设置探究题。
二、考点阐释
写文章,就像盖房。盖房,是先搭个框架(架构),再添砖加瓦,修装粉刷;写文章呢,也就是先搭个架(提纲),再进行具体文字和材料组织,继而成文。文章的结构就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思路则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清晰,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现作者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情感。
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其实就是对文本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这大多与文章的关键词、段落、句群等相联系。文章往往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体裁特点)。所谓“体裁特点”,主要是指文章在体裁、行文思路、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高考必考部分考的是论说文,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这样把握:如何提出观点(一般在文章开头部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分析后观点)——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通常为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
论述文因为要求能以理服人,故不仅要求语言严密、逻辑性强,而且也要求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为了论证观点、进行说理的需要,论述文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往往是灵活多样的。如果不能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行文的思路,答题就会存在障碍或答得不够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