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14 10:11: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过秦论》教学设计
  广东实验中学黄燕文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并梳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能力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加强诵读,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在诵读中积淀语感。
  3.情感教学目标: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大量描写秦国兴盛史背后的巧妙构思。找出文中的对比。
  2. 作者记叙、渲染了大量的史实来突出中心论点;记叙中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2.解题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既表明文章的内容又揭示写作目的)
  论:  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
  3.写作目的——借古讽今
  (借用秦事)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昭汉之过)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4.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朗读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贾谊》,结合贾谊的生平资料,说说各写了什么事及两人对贾谊的死持何观点。
  明确:李商隐的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毛泽东对贾谊的自伤身世、郁郁而死是持否定态度的(“寻常事”,“何须”“付一生”)。贾谊的盛年而逝,一方面固然由于怀才不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自己想不开。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呢?苏东坡就曾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见苏轼“贾谊论”一文)。同时也可以说明,贾谊的才,是文学之才,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显然还是不够成熟的。他的《过秦论》,也是文学家所写的政论文,富有汉赋的气势、笔法。
  鲁迅先生赞《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新编中国文学史称《过秦论》为“政论文之楷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古今第一“盛”文。
  二、文言梳理
  (一)通假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