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
《苏轼词二首之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编者:若飞审者:康源2009.4.13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知识链接】
一、词牌介绍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它有双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二、词风:豪放及婉约
婉约: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婉约词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词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在文坛上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四、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苏轼的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你一定熟记他的作品,请你写出几句苏轼作品的名句。(A级)
二、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全词。[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1、正音(A级)
故垒()公瑾()还酹江月()樯橹()纶巾()早生华发()
2、解词(A级)
浪淘尽()纶巾()还酹江月()灰飞烟灭()()
一尊()华发()风流人物()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B级)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三、整体把握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请简要说说这首词的写作思路。(点拨:理清层次,概括其内容。C级)
四、深入文本,品读文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C级)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C级)
3、为什么单单怀周瑜?(C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