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 约8970字。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如何推断实词的词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文言实词的知识
3.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
4.练习迁移,准确把握实词词义,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已识记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知识,但如何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去,如何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正确推断实词的词义。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推断实词的解题技巧。
难点: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初步内化为一种能力。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生自主练习、讲析、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确把握文言实词含义不仅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我们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巧。
二、精选典型题,让学生推断词义,总结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