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对比衬托学案
- 资源简介:
- 约2600字。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对比、衬托(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对比、衬托的概念,把握它们的区别;
2.体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规范解题能力。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方法:
讲练结合(以历年的模拟和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表达技巧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这届高三的复习备考)。
复习教具:多媒体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课程(高考考点分析及目标展示):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小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分率往往是比较低的,这应当多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中,不少学生却易把对比、衬托这两种表现手法混淆,可见,理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古典诗歌的鉴赏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和指向,才能使得整个的复习进程有序和规范地进行。
目标:了解设题形式,理解对比、衬托的概念,把握它们的区别,学习规范答题。
二、高考回顾: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明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阐运用)(析效果)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
学生根据高考试题和答案(多媒体投放),四人一组讨论:高考题是如何设题的?该如何规范全面的解答这类问题。
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者: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题步骤]
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是——为什么——怎么样】
三、重点研讨(本节课着重探讨对比、衬托这两种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对比、衬托的概念与区别: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