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咏物诗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30 9:37: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60字。
  咏物诗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考点解读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二、旧题回放:
  1.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内容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运用技巧】1、化用典故。“只恐夜深花睡去”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2、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花说不定会象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诗人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花睡去”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阅读以上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卷)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2.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