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让真实充满个性——关于命题作文《走向成熟》的指导
- 资源简介:
约13450字。写作:让真实充满个性——关于命题作文《走向成熟》
福州琅岐中学 江文锦
学情定位
1、日常作文教学教师侧重指导、训练、读评、修改四环节实践;
2、学生有一定的写作热情,已逐步养成乐于切磋交流、相互展示、评价写作成果和再修改的习惯;
3、坚持培养高一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目标定位:
认识:什么样的高中作文是我们认可和鼓励的?
追求:怎样让学生的写作凸显真实而又充满个性?
选题定位
1、贴近学生实际,回归作文教学本色。
2、在读品中提高学生剖析和评改作文的能力。
3、在对话中凸显写作个性,通明写作心灵,展现写作才思。
环节定位:
环节一:设计初衷
环节二:设计流程
环节三:师生作文范例展示
环节四:推荐课外阅读佳文(读书笔记的有效作用)
环节一:写作课题设计初衷
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学习一部分。那么,如何教会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表达真实的生活,准确捕捉到生活中人、事、景、情的美点,创造出充满个性的作品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努力目标。为此我进行了思索,也进行了长期的实践。
我们在日常的作文评改乃至高考作文阅卷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类是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实饱满,而语言相对稚朴;一类是文化色彩浓厚,语言相对精致而“成熟”,但却有较多的模仿借鉴痕迹,许多评改者很彷徨应该更认可哪一类呢?因为从我们自身的阅读习惯来看,有人注重语言、形式,有人看重内容、情感,所以取舍有些难度。正当我们对评改有所争议时,我们却发现一个令我们讶异的现象,一些以文字花哨入选的优卷,往往欠缺一份生活的精髓——真情、质朴和平实。反之平实、朴素、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却屈居其下。那这就是一个我们很值得思索也很值得商榷的现象。如果一篇文章没有自己年龄的生活影子,没有自己成长的见解心语,没有自己与同龄人交流的欲望与共鸣的契机,仿佛为得分而严格依据评分标准取巧的纯粹写作,那么我认为那是无灵魂的苍白作文躯壳,这是不足取的。
所以,我还是坚持写作要走出八股文式的那一套强化模式,不要沦为“华丽”言语的无思维拼凑,而是要善于把现实的生活引入到作文中来,善于把一个题目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联系起来,善于将真实的生命、真切的体验、内心的触动写入自己明白晓畅的文章内容里。
而这一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的写作趋势追求与《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强调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精神,又是完全一致的。这表明,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不但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贴近现实生活,把写作兴趣建立在表述生活所得这样一个广泛而扎实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感悟与思考,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
只有这样,才能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的道德情感;才能勇敢地写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反思、感悟;才能从厚实的阅读中汲取所需,拓人视野,才能让我们见到一位我们所期待的饱含人文关怀、沉淀文化积累、懂得理性思考的高中写作者与语文学习者。
当然,我知道学生深厚的的语文素养不能一蹴而就的。在“新课改”推进到高中阶段的今天,作文教学除了有应对考试的功能之外,更应该回归其本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多方面的语文修养等为目标。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一定不能遗漏优化“读品”思维长期训练的环节,即要充分发挥做有效读书笔记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必“读”的学科,只有多读、勤读,才能发现其美妙,领悟其真谛,进入其堂奥;语文是一门需“悟”的学科,只有善悟,才能发现文字并非冷冰冰的线条、符号,它有着鲜活的生命,诱人的风采。所以,引导学生借鉴阅读而进行写作,再把生活引入阅读是把它引入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那些在阅读中善于融情,并经常能获得情感共鸣的同学,在写作中自然也更明白渲染的作用,更会重视细节的描写效果,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抒发自己的感情。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借鉴读而学会写。
我想我们能从长期的扎实而本色的作文教学中,走出写作误区,正面引导学生写真实而个性的文章,那么写作的世界将会是自然质朴而温暖欢欣的!
环节二:写作课题设计流程
一、 导入释题
(说明:作文题目在写作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文,一个题目可以折射出学生的立意、构思、取材、修辞、炼字、语言、风格等,让学生紧绕贴切年龄的命题,能够晓畅明白甚至淋漓尽致地说出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经历,教师起穿针引线和点石成金的作用。)
节录席慕蓉诗歌《成熟》导入:
记得那一日早晨我们也在这里,我带同学们一起赏读女诗人席慕容的《七里香》诗集时,同学们被一首首泛着清丽的旋律,闪着悦目的波光,带着最可贵的人生情味的诗歌深深地折服。
更有一首《成熟》的诗歌,虽然它写于1959年离我们快半个世纪了,但那一日我们却跨越了时空依然感受着那份难忘的温暖和温馨,仿佛它在自然地流动,流到我们的心中,荡漾着我们的心弦而产生共振、共鸣。今天我们依然一起来读读那几句流丽的、声韵天成的诗句。
(板书,幻灯片2)
成熟
席慕蓉(蒙古族,女)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八日
记得那一日我们同学对诗歌最后一句“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是独有情钟,共同思索了这个我们十七八岁少年最爱讲的字眼“成熟”,也就在那一日我们情感的共鸣点受到极大地触动(黑笔板书),于是激情满怀地决定写一篇《走向成熟》,也想将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故事、一瞬一间的感受熔铸在自己的文章里。
(说明:写作需要一个情感触发的基点,而读好作品,读贴近学生年龄感受的作品更是写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敏感睿智的教学重要环节。)
二、读品环节:
(板书,幻灯片3,链接2篇学生例文)
认识:什么样的高中作文是我们认可和鼓励的?
(说明:写作的认识不能游离于创作的作品之外,于是对学生已写成的作品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录、梳理、筛选,再结合教师下水作品设计一个读品环节,给学生一个依托、一个情感的发散点。希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中相互点燃、开启、顿悟、生成写作的心灵和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