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80字。
高考诗歌中“断”“望”的意象赏析探究
Loveht88
在古典诗词,特别是在高考诗歌试题中,“断”字所表达的意象频繁出现,所表达的意境可谓深远。综合归纳高考诗歌鉴赏题“断”“望”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八方面(一家之言):
一、遥望山河沦落处,眷恋故国伤情怀
故国之恋是华夏民族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都挥之不去的共同的悲伤情结,也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情感意象。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处于被迫迁徙或沦亡的时刻,这种情感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种情感的背后,蕴含着种种复杂的民族心理:无奈与伤感、惜别与留恋、悔恨与叹惋等心理情愫交织在一起,表现在诗词歌赋中,给人带来不尽的感伤,读罢,亡国之恨顿生。
例1、《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释:南宋即将灭亡,汪元量被押送到元国,途中所作。
赏析探究:(2005年天津卷8分)这是一首怀恋故国的爱国诗篇。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望”字在全诗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中起到了的统领作用,而“断”字点染了燃烧的激情。回首故国的壮丽山河,都处在烟云苍茫的暮色中,大江浩浩荡荡,依然故我的向东悠悠地流去,暮阳寒鸭,凄楚地点缀着故国大地,江山易姓,朝廷换主,极目远眺故国东南四百州的山山水水,这是怎样依依惜别的情怀?这里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眷恋与伤怀,溢于言表。实与虚相生,景与情辉映。他的另一首《水龙吟》中有“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之句。“断”字极写远眺,眼望到的尽头,东南已是半壁江山,山河美景沦为他人之手,叹息江山变色,流露处不尽的眷恋与哀伤!
二、漏断突醒惊魂魄,壮志难酬梦难圆
例2、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赏析探究:(2005年北京卷7分)这是一首记梦境的诗。上片写梦境—边陲之地的雪后早晨,原本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景象,如今却是清脆的胡琴声声缭乱,铁骑突出,浩浩荡荡,无声似水地流淌着,那一定是开赴抗金的前线——雁门西、青海边。渲染了梦境里大宋军队的整肃与威武。下片现实—醒来后的感想。“断”字,既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又为抒情表达感伤之意铺垫。灯光荧荧,残漏滴断,斜月照西窗,拂晓将至。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基础。好梦难成,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抗金报国的理想与愿望,在梦里却也难以实现,怎能不叫人伤感呢?当年立志做一座塞上“长城”,保卫家国,建立功业,谁人能理解呢?如今鬓发斑斑,但是报国的豪情壮志并没有因年老力衰而改变。作者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的不尽感叹,突出了壮心不已的豪迈与无奈的心境。
例3、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赏析探究:(2004年高考卷8分)这是一首抒情感怀诗。昨天清凉的夜晚,作者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