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9 15:21: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2、难点: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3、重点:尝试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
  二、方法与过程
  1、学生讨论,来分析学习生活中的解读现象;通过自主学习,提炼关键字词,尝试解读文学作品
  2、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既要有创新又应尊重文学”品质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这就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比喻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说明文学作品的解读存在差异性。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内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2、我们回忆一下,在课上学习或课外阅读时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举例:李商隐的《锦瑟》可以是爱情诗,悼亡诗,自伤身世诗。
  3、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下面两个文学现象上寻找答案?
  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产生的原因
  1、以《红楼梦》《常读常新人鱼公主》现象为例
  (1) 鲁迅如是评价《红楼梦》的主题: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文学大师鲁迅的评述说明了什么?
  明确: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
  究其原因是不同的读者身份、心态、立场不同,所以才单对《红楼梦》的命意就有这么多种说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再来看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时四十年的“释疑”过程
  8岁时,同情人鱼公主,读得“泪流满面”。
  18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
  28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
  38岁时,“开始写小说”,读出安徒生写作的“随心所欲”,并且认为故事
  结尾有点“画蛇添足”。
  48岁时,“心平气和”、“天眼洞开”,
  悟出这是写“灵魂的故事”。
  从毕淑敏5次读《海的女儿》所得感想不尽相同,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点发生变化,这导致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在这里我们可以化用莎士比亚的那句话“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造成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除了读者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明确:文学作品本身丰富多样,决定读者可以从多角度解读,这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
  2.总结: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主题解
  读的个性化
  板书之一:
  读者原因:差异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