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300字。高一作文教学整体计划,很有参考意义,能让初中更好的向高中过渡。
高一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廖婷婷
一、现状
由于初三时的强化训练,高中起始阶段作文很难脱离初中文章的窠臼。据一些学生反应,考前部分初中老师让他们每天写一篇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打下的基础还是有的,这对上届而言相对较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也有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将以往的构思套路义无反顾、理直气壮地往前凑。如不对他们加以及时引导,心理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严重制约其作文水平的提升。
叙述性文章,往往先总起,再接回顾,最后来个议论点题。不说结构的千人一面,叙述的平淡,事件的简单,一眼可以望穿。这合乎初中要求,但到高中应该讲求叙述的生动性节奏感,要在较短的篇幅里反映事件的复杂性,追求故事的波澜感。为此,在审题训练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出简单的叙述,尽早从一事一点题的单薄中脱身,向叙事生动节奏明快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发展——惟有如此,才能为以后议论文中的表述打好根基。
二、探求
如果在起始阶段训练的目的不明,我以为很有可能会浪费高一阶段有限的写作训练时间。我以为在高一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作文兴趣,并加强知识积累。注重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形成一种思维意识。学生不是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对人生、对时代、对社会、对自己的思考。长期的输入式、知识型授课使学生没有了思考的主动性和方向感。丰富的生活在他们眼中呈现不出丰富的价值,不能与生动的人物形象产生情感上的碰撞,更提升思想的高度上去认识。这种缺陷在高二议论文的训练时表现特别明显。如在作文里就是只会用材料说话,在使用材料时又表现为堆砌材料、复述材料或解释材料,缺乏对材料的概括、思考、提炼,看不出个体的思想情感,似乎文章谈的都是别人的事,由此传递出的冷漠信息使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1、因此高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课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情绪、作文情怀,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抒发认识的平台。但也受平时自己输入式教学、知识型讲课等教学模式过多的影响,这个教学目标也成了我苦苦探求的方向。
高一的作文训练贵在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我觉得千万不可以一开始就规范学生的思维,从考场作文的角度去要求大家。如果这样,学生也许似乎总被什么压着,不能尽情抒发,让他们尝试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或口语化,或诗文化,或散文化,或逻辑严密进行思辩,或自由抒发心灵感受,在写作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反复练习,交流评价,强化突出,从而训练他们有话可说,提起笔自然而然就流淌出这样的文字,当然也可让学生借鉴其他形式的作文,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这些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周记、日记、甚至平时课后小练笔来完成。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一阶段更要重视作文素材积累,注重回归课本,以课本为根,让学生学会开枝散叶,多给学生积累阳光、雨露、施肥,这可能要老师更辛苦的去精挑细选好的作文,素材,诗词美句,更好的为学生做课文的归纳和拓展。并不是找出美句让学生抄写于本子上就万事大吉了,教师必须认真体会筛选觉得可行可用,能结合哲理教学并触动学生内心的语句,这可能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完成。美文素材何其之多,语文教师做好学生的明灯和指路人任重而道远。
三、设计
第一,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教学大纲和高考的要求,可把整个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一、语言表达通顺、流畅、优美;二、要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对问题的看法要有自己较为独到的见地,要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三、要有真情实感;四、要会讲道理,也就是要会理论阐述和分析;五、内容要丰富,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要能体现自己的人文素养,写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六、文章结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