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31 16:29: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50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1段,说明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当然,婴儿还不具备爱的能力。
  第2段,阐述孩子不断长大,就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渐渐地有母爱的体验。母爱是无条件的,其缺陷是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第3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以后在成长中,会出现新的感情,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爱转变为爱别人,去创造爱。不过,从童稚的爱到成熟的爱需要许多年。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4段,说明婴儿完全依赖母亲,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与母亲的关系不再像起初那样至关重要,而与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第5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而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使人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并往往使人感到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第6段,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7段,阐释父爱的本质。指出与无条件的母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努力赢得这种爱;消极面是,如果辜负父亲,就可能失去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孩子的控制。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第8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母亲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使孩子有安全感,还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指导他正视将来会遇到的困难,并使孩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自信心,最后使孩子能够无须依赖父亲的权威而自立。
  第9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在内心建立起父母这两个形象。
  结尾,用一句话总结全文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真的如此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错,相对于其他几种性质的爱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摘自《〈爱的艺术〉译者序》,有改动)。
  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关于练习
  一 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设题意图:旨在调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对作者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 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