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6 23:05: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620字,课件见本站http://www.ht88.com/downinfo/606085.html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二中学  王琼英 
  一 设计思路
  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就形成了一个由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那么阅读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与文本碰撞,读者与作者对话,心灵与历史沟通的过程。(接受美学的观点)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由作品的多义性和读者的差异性决定的,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个体差异,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是极其吻合的。所以《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堂设计旨在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的续写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主要是以传递学生鉴赏文学的规律为理念,按照名作重读、名文共赏、续写改编三个部分编写。通过鲁迅散文《风筝》中主题"风筝"含义的探究触发学生的多重解读,由形象阅读转入抽象方法的介绍,再从理论步入实践--抽取《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中的人物、场面,按照个人理解,展开想象,生发开去。较之传统教材它的编写亮点在于顺应高考改革的形势,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引导学生整体解读文本,注重培养提炼观点的语文素养;促进课堂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流畅且个性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就事说事;可以从引发的纵向思维,就事论理;还可以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加以拓展;或许还可以反向求逆思维,从新的角度立论。总之"言之成理"即可,即一"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②难点:强调观点的个性提炼,强调语言的个性表达,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和逻辑性。把握个性化的尺度,避免偏激的理解,过度张扬所谓的个性,严重歪曲文学作品。            
  3、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
  ① 明确"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② 学习多角度、联想、对比阅读的方法,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④ 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进而形成有价值的个性化理解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  
  自学尝试法 ;探究法 ;合作交流活动。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阅读优秀作品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②通过讨论了解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多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唯书""唯师"是从,缺乏质疑精神、独立思考和变通分析的能力,思维简单,思路狭窄,相当多的学生不具备思辨能力,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很难形成思维的开放状态。因此我预设了"循序渐进--激活思维--张扬个性--归情入理"的教学脉络,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课堂延伸式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速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三 方法与手段
  1、教法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让学生迅速感受到个性化阅读的快乐,明了其含义和原则,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用。
  (2)从学情出发,循序渐进,合理科学的分解难点,"激发思维"的导入,让学生有新奇感;"动态教学"的探究,让学生有思辨能力;"灵活迁移"的深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以确保学生由"感"到"悟"浅入深出的理解层次。
  (3)依据"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课堂焕发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2.学法
  (1)自学尝试法。  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确保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探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勇于发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3)合作学习法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彼此相互切磋,互为补充和借鉴,有利于塑造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⒊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
  ⒋课时安排:1教时
  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①通读全文,找出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解读的原因。
  ②重温自己喜欢的名家名作,看看有没有全新的感受。
  ③认真再读课堂将涉及到的名篇《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项羽本纪•垓下之围》、《断章》、《红楼梦》,思考老师预留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朗读思考)
  思考问题:同是听雨在诗人的人生历程中你看出什么不同了吗?
  学生讨论作答:少年闲适浪漫;中年漂泊流转;老年凄凉。
  教师点拨:少不更事,轻艳迷离;中年多事之秋漂泊流转,慷慨苍凉;而近垂暮之年,阅尽沧桑,深谙人生况味,由跋涉而停顿僧庐,参悟之下心境并未静如止水,而是暗藏了几多无奈几多痛苦,色调黯淡低沉。
  结论:同是听雨,时光流转,心境不同,处境变化,情之所感也会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文学鉴赏即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等因素的变化,即使是同一读者在面对同一作品时他的认识也会有所变化;何况人的气质秉性、识见阅历、所处时代及情感千差万别,使得文学鉴赏活动中往往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这就是文学作品之所以产生个性解读的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板书)。
  (多媒体展示 )歌德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这也就是个性解读的根本原因:作品的多义性(板书)。(正如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所以在进行个性解读时我们必须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
  一关注现实张扬读者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板书)
  二知人论世尊重作者本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板书)
  此环节以诗词入手,形象直观地使学生迅速领悟到阅读过程中个性化解读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个性化解读所要遵循的原则。
  (二)个性解读,方法点拨。
  (印发资料)再读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说说你对人物与主题的理解和小时候有何不同?
  学生自主发言:小时候读这则童话觉得很可笑,老头子是疯子老太婆是傻子或老头子是窝囊废老太婆是神经病,总之这样的人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主题没读懂,可能是讽刺嘲笑吧。重读才知道这是一则令人感动、引人思索的童话,它可以教会婚姻双方或家庭成员如何相处,甚至是师生或职场人士都可以从中借鉴一点相处之道,这是一则关于爱的童话,老头子是单纯可爱的,老太婆是聪慧睿智、大度幽默的。
  主题:知足常乐;嘲笑讽刺了富人的价值观;了解信任是爱的基石;包容欣赏才会有家庭的和谐;活在当下,快乐是金;幸福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等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即一要"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