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语文备考方法总结:依型建思,分转求意——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
- 资源简介:
约7850字。
2011年语文备考方法总结
依型建思,分转求意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
近年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思路渐趋清晰和稳定。但学生对不同实用类文体的问题的作答还是不很清晰,作答还是盲目无序。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学生日常与实用类文本的接触较少,对不同文体的实用类文本缺乏感性和理性的区分,这种陌生感的存在也就让其对文体的复习产生了一些本能的排斥心理。事实上,阅读实用类文本中,不管是哪种文体形式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其基本的题型和作答的能力要求都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一、现状与趋势
1.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要求逐年提高,首先表现在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提高(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字总量由07年6794字增至2010年6885字,相对文学类选考阅读文字总量呈现相对增长的趋势;单篇选文2007年为1250字到2010年递增至1504字)。
2.实用类文本选考文体多样且近4年的选考中文体均未曾重复(2007年考访谈类、2008年科普文、2009年人物传记、2010年新闻评论),至今对于实用类文本还有报告这一文体还未做考查。
3.能力要求考查保持相对的稳定,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能力考查的基础;提问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及其稳定性。
4.根据近四年的考查形式和考查方式来看,总体来看,未来的选考会保持相对稳定。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限于文体的有限性,在文体的选择上将很可能出现与前四年中相似的形态,阅读选文的字数也将会维持在1500字左右,而能力要求及提问方式也应当不会有太多变化,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始终是作答的基础,但在文体特征的考查方面应当会有所加强。
【附】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对照简表
二、问题呈现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中,学生的失分都比较普遍。初步总结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作答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大致有这么一些情况:(1)答非所问,答案与题干问题要问的内容完全无关。(2)信息得分点遗漏,答案信息不完整。(3)答案组织和表述混乱,答案表述繁冗、没有条理。(4)答案表达似是而非,不能扣紧关键词、核心信息等。
三、针对策略
【导入:写在前面的话】
综合分析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中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