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卷语文试题分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26 0:29: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4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390字。

  全国课标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2年是云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采用新课标全国卷,这种新的命题导向和卷面形式对于教习惯了老教材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这就要求老师对于新课标卷进行一种系统的梳理、研究,以便把握高考的脉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更好的为学生高考服务。
  首先。分析近几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科学类(论述类)文章阅读
  1、在选材上基本都是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2009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2010年的选材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年的选材是关于诗经方面的(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均属于社科类中的文的范畴。分值比较固定,三个小题,每题3分,总计9分。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这三个小题的考点仍然是现代文主观阅读中的的几个主要点: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2次(2008、2009、2010),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3次(2009、2010、201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出现2次(2009、2010),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2次(2008、2011年有两个小题)。
  复习备考建议:设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10、有据与凭空。认真阅读文章,学会比较分析,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另外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二、文言文阅读
  这几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07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11年选自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分值固定在19分,单选题3个每个3分共9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10分。综观近5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文言文部分的考点一般有: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主观题。而这五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复习备考建议: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可保证能大体读懂文意,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