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14 14: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韩寒东
教师,传道授业,在学生心田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做人的良智。无论传道,还是授业,都离不开语言——实际运用较多的,非文字语言,而是口头语言。对这种工具性的教学口语该怎么认识?最近,有教者撰文直言:“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饱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这是颇有见地的。可见,教学口语要规范、生动、娴熟,还要注重其人文性,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这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亟待研究,增大效力。
那么怎样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做到:
一、合乎规范的职业口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它既有语音上的标准,又有忌用方言和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因此,普通话是汉语最规范、最标准的有声语。教学语忌用方言土语,方音土语过重必然使教学语沾附杂腥味。使用普通话教学,咬音准确,行腔舒缓,轻重鲜明,和谐中听,自然能提高教学语的整体文化品位。
还应该说,使用普通话教学,中学语文教师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更投入,更具示范性。这种投入和示范,集中表现在:(1)在社会语言使用趋于多元化、校园语言并非净化的大“语境”中,为确定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及在校园语言的一统地位,孜孜以求,屹屹不止。(2)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使教学口语的普通话类似“宣传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以及音像制品等的语言使用)中“示范”和“标准”的普通话。根据1993年国务院63号文件精神,在本世纪内,应该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四个方面”使用的语言,即“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宣传语言”和“交际语言”(不同方言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理应与“示范”、“标准”普通话的“宣传语言”相匹配。这是教学口语文化品位的需要。(3)以广播、影视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师,苦练普通话基本功,增强话语的“精品意识”。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等为基本教材,过好普通话“关”。每听广播、看电视,摹师学说,使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尽早达到国家颁行的二级或一级水平(1994年6月国家语委颁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了三级六等的等级标准)。这也是教学口语文化品位的实际需要。
二、汲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学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绝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口语,不能那么随便,不允许话题飞转,不宜松散粗俗,与日常交际语自有雅俗之别,即文化品位上的区别。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语,整体上应渗透出一 种秀雅之气。实际上,传授学科知识、训练专项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自然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能对学生起到浸染感化作用的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这一过程的优化,一方面靠传递的学科内容本身,另一方面则主要凭籍教师输出内容信息的方式,包括输出信息所选择的语言形式。因此,教学语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既保持有日常口语的通俗平易、形式活泼的优点,又十分讲究得体性、集中性、匀称性、洗练性,自觉汲取书面语严谨、简练、精确、规范、典雅等长处。口语的使用,往往存在着从极其严肃到十分随和的渐变。
语言学家将这种口语风格的变异,大体归纳为“庄重、上式、通常、脱略”四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