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8080字,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导学案
编制:窦慧杰 审查: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2、1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拓展阅读.
【课前预习】
一.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派女词人,号 。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词作有《 》。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导学案
编制:窦慧杰 审查: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2、1
原文
《醉花阴》-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课前预习】
一、词牌名由来
《醉花阴》,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 传说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该泉自今仍在流淌,现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