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黑山一高中语文组 王丛波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具有浓厚人文性质的语文学科,更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职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绝不是像政治课那样的直接教育,更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洞说教;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有它自身的特点。所谓“文”“道”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得到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提高。换句话说,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不是外加的,它必须凭借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课文的教学加以实现。
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其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的蕴涵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具有反对剥削、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以已任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操,还有的则为读者提供了认识客观世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观点和立场等等。我们正是要通过文章中的这些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我们试作分析文章的德育功能,以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知--认识功能
“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古人就已认识到,文章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阐明人际关系,探讨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规律的,也就是说,文章具有很强的认识功能,通过文章中的思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
所谓认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文章便是这种反映的产物,换言之,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认识。入选我们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久经考验、素有空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被证明了是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这些文章,通过阅读、理解、吸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