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综合性学习案例
- 资源简介:
约9350个字。
《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综合性学习案例
设计说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结合我们的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设计了主题为“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这个综合性学习。
主题解读:
我们的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状元之乡,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活跃着新的民间创作,无论何时,总会听到群众中流传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虽然没有现成的教材,但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同学们通过采风,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涉取文学营养.在这种教材的指导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活动中提高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中贯穿新课标的理念:
1.老师一定大力解放学生的手、眼、嘴、时间、空间、大脑,放手让学生到家乡的每个地方以各种形式收集资料。
2.注重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直观感受。
3.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容汇其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
4.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能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培养学生的说话、写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中一直提到;“现场风度”,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素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搜集关于家乡的资料,经过整理、筛选信息,进行成果展示,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时间:三周(准备0
活动过程:
老师将活动设计指导思想讲给学生们,然后提供版块思路,如: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展示家乡的民俗文化,推荐家乡的特产等等。学生自由分组、自选分工合作。小组长与老师探讨设计活动方案,小组长分配任务到每个人。
(一)、搜集资料:(一周)
学生利用“十一”假的七天时间,以各种形式采访、搜集资料。
(二)、成果展示方案及准备:(一周)
1、学生推选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教师只作参考引导、协助。活动表现形式有讲故事、唱山歌、朗诵、小品等等。成果展示要求突出家乡特点,要突出语文性。
2、用两课时把回家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第一课时组内交流,第二课时小组间交流。
3、根据小组间交流的情况确定出展示内容。
(三)成果积累
1、写作,用作文的形式写出对家乡未来愿望。
2、将各组的精华部分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保存。
(四)展示过程
同学们观看拍摄的由家乡美景、企业(冷库、打蜡厂、钙厂等)农田等组成的电视风光片。
(师:我们以“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经过同学们历时两周的采访、搜集、整理、交流,今天是展示成果的时候了,请主持人上来。
主持人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桂花余香还飘荡在四野,金秋十月又带来硕果累累,我们满怀故乡人收获的喜悦,深情的看一看我们美丽、富饶、多情的家乡。这就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