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教学手记
博大的胸怀和深宏的思索
——庄子《逍遥游》教学手记
吴礼明
我喜欢庄子,所以上课伊始便鼓吹一通,颇也引发了不少学生的神往。
我们接着上课,我先通读了一遍,学生觉得气壮山河;然后我让他们读。今天很特别,他们读得很卖力,仿佛那里是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拼杀嘶喊。很好,读古文就得这样。
我说一声“好”,他们便住了。“我们开讲吧。按照惯例,得有几个同学来与我交谈对说。”
群情活跃。一个学生自动地站了起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意思是,‘极北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有点硬。这样说‘极北有这么一条叫鲲的鱼’,是不是好些?”我说。
“多此一举!”有人在下面说。我报之一笑。
又有学生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停。这好像又硬了,”我打断了一下,“前面说到的是鲲、鹏,这里说的是野马、尘埃,这前后该怎么连接?”
这个学生思索起来。我示意他坐下。
“又在吹毛求疵了!”有学生打趣起来,但也在很认真地思考。
“同学们,你们读这个开头有什么感觉?你们见过几千里大的鲲鹏吗?”我问。
“我的感觉它好像有咱们的960万国土的面积那么大呢!”一个学生说。
“啊?!”其他学生一片惊呼,顿时显出夸张的表情来。有些学生似乎忘情地比画起来。
“啊!伟大!壮观!”有人在自语。
“是的,我开始读时就是这种感觉。”我顿一顿,“庄子就是要引起你们心灵的震动!此乃宏观,你们再看看那甚至肉眼都看不到的野马、尘埃,我们的庄子注意到了。”
“这庄子真能捉弄人!一会儿大得无边,一会儿小得肉眼难辨……”我听到了下面的议论,心里一喜,学习语文就得有这样的感受。
“谁能告诉我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共性?”我问。
很快,有学生说:“一个是‘去以六月息者也’,另一个是‘生物之也’,‘以息相吹’这就是其共同点。”
“好。那么,这两者之间我们该加什么话衔接起来呢?”
“我想用‘其实呢’比较好。”一个学生说。
“嗯,不错。课文在结构上也值得我们注意的。先说其大,次说其微,强烈反差,帮你以全新的视野去感知宇宙的生动景象与无穷的奥妙。我们不要停留在作者那些在今天看来都是虚阔而不实的寓言式的例子上,要充分领略到作者在我们面前所展示的宇宙的惊人之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现在又能感知多大的时空呢?由此,我们是不是该警觉呢?
“这里,我很佩服庄子,你看我们的空间,空空如也,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他知道这里有叫气或风的东西存在着,流动着,并且像水那样还能浮物呢。所以我读古人的书,崇敬的时候很多。我有一句座右铭叫‘以古典的心情面对’,呵呵——我突然想起了《兰亭集序》里王羲之的一句话来。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是怎么说的?”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有学生在下面涵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