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立足根本 感受形象 抓实鉴赏
东北育才学校理科部高级中学 张强 赵延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5月1日版)要求高中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这一要求中可以看出,鉴赏的主要着眼点,依然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
古诗词的鉴赏题型由过去的客观题变成今年的主观题,这一变化,在给考题带来新颖的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了困惑,成了高考复习的盲点,教学中的弱项有鉴于此,本文以把教学中的古诗词鉴赏抓实为原则,以2002年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型为蓝本,来研讨古诗词鉴赏应考措施,以期为高考复习提供一份切实有效的资料。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诗词鉴赏作为一种信度、效度、综合度较高的常见题而为命题者采纳是毋庸置疑的,照此看来,做个内行的文学鉴赏者颇为重要,无论是教师还是考生,除了明确鉴赏的三个着眼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之外,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每个着眼点又包含那些具体的鉴赏点,这些鉴赏点又如何来应对。本文立足于鉴赏的根本点——感受形象上,试把形象分为抒情主体形象和抒情托体意象两个角度,较详细阐述了考生在遇到形象鉴赏题时的具体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一)、对抒情主体的认知
作为抒情主体,诗人就是感情的奴隶,一首诗、一首词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依托。要想感受、认知诗人形象,就必须把握住渗透于诗词所描绘的人、事、物、景等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苦、愁等等。这时教师就应和学生一起把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归纳一下,让学生头脑中有个“情感库”,随时需要随时调出来。下面是2002年高考复习时,我们和学生们一起查阅了许多资料后,总结出来的多种情感类型,以供参考:
1、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2、疾恶如仇的愤世情怀
3、征旅生涯的离愁别绪 4、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5、贬谪放逐的失意情绪 6、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7、人情淡薄的厌世情绪 8、任劳任怨的奉献之情
9、无私奉献的忠诚精神 10、鞠躬尽瘁的报国之志
11、世态炎凉的凄冷之情 12、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3、花鸟虫鱼的喜爱之情 14、怀才不遇的忧郁之情 15、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16、孤寂落寞的悲愁情绪 17、壮志难酬的苦闷情绪 18、洁身自好的清高之情
19、放荡不羁的傲世情怀 20、闲适恬淡的归隐之情……
脑海之中有了这个“情感库”,再去鉴赏诗歌就胸有成竹了。但是,为了准确地把握抒情主体,还必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四十二岁时,才得到唐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所以异常兴奋,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家与儿女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