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20个虚词
- 资源简介:
约4880个字。
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
1. 而(ér)
连词。
①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a. 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核舟记》)b.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③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忽悠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2. 夫(fú)
(1)指示代词。
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2)语气助词。
多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失天时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盖(gài )
(1)连词。
①一般放在句首,连接前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情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原来”“是因为”。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用于句首或句中,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也许”。盖余之勤且艰苦此(《送东阳马生序》)
(2)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 何(hé)
(1)代词。
①译为“什么”。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何用”连用,译为“怎么样”“怎样”“什么样”。欲将高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2)副词。
①何必。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②怎么能,哪里。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③询问时间,什么时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④“一何”连用,译为“多么”。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5. 乎(hū)
(1)介词。
①介绍动作发生、出现的处所或范围,译为“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介绍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在”。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③介绍行为动作的趋向,译为“于”“至”。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为学》)
④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译为“于”“对”。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2)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吗”。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②表示反诘语气,译为“吗”“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③表示测度语气,译为“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