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主观分析”新题型点评——以2015年高考为例
- 资源简介:
约5990字。
高考文言文“主观分析”新题型点评
——以2015年高考为例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邮编:225700)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揭开,与之对应的是高考命题改革,随着自主命题权的收缩,明年将有更多的省采用全国卷,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历来存在良性互动,互相辐射,一些优质题型会不约而同地被命题人相中,文言文“主观分析”题便是这样的好题型之一,应引起备考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文言文 新题型 点评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现实背景下,高考命题如何继往开来创新命题思维以及与语文即将迎来大分时代衔接,考量着命题人的命题水平。2015年高考文言文命题稳中求新,多省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在文言文的命题风格上越来越趋同上海卷。其中文意理解“主观分析”题成为高考文言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请看——
一、上海卷——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意理解“主观分析”题滥觞于上海卷,是“海派”试卷的亮点之一,成为后来诸多省份命题的“母题”。然而,有着成熟、丰富命题经验的上海高考命题团队,不满足于故步自封,“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都能除旧布新,因文设题,常考常新,成功地实现高考选拔功能。所考查的两篇文言材料,取材于《隋书》有关梁彦光的一段文字,虽然被人作为命题材料“开垦”过,但是命题关注的诸多视角却是全新的,尤其是第19题: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层面设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常见于文学类文本,在文言文阅读中如此考查却是破天荒第一次,让考生既熟悉又陌生,这是命题的最高境界。第20题要求考生具体分析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的原因,可谓“一题串珠”,引导考生整体阅读,细部探究。而人物的立身行事对考生将来融入社会如何处事不无启迪,可谓润物无声,智慧地实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当然更为人称道的还是第25题:
【考题呈现】
静者居记 (明)高启
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也。
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