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赏析诗句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160+6900+6270字。
《古诗鉴赏之赏析诗句》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了解全国卷诗歌鉴赏命题形式和考查规律;
二、掌握“赏析精美诗句”的答题规律和模式。
【导入学习】
全国卷诗歌鉴赏命题形式和考查规律:
1.试题形式,由原来的两个简答题变为现在的一选择一简答。
2.考查内容,合乎常规,基本在“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范畴。
3.诗歌选材,偏重名家大家,全国卷三套皆为大家,欧阳修、苏轼、白居易。其它地方卷亦多涉及。
4.难度降低,诗歌内容不生涩怪僻,选择题降低了难度,但题目思维含量大。
【自主学习】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4.BE (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答案,可以调整为标准答题模式)
总结答题模式:
先点出其修辞等手法,再紧扣句子分析,最后表述其作用、效果。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试题特点及类型。
二、总结并掌握语言表达得体试题的解题方法。
三、能够熟练运用解题方法,提高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
该来的与不该走的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口罗?”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许多时候我们因为别人一句无心之言而耿耿于怀,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无心之言却让别人受伤更大。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说得让人笑,一句话说得让人跳”。
【自主学习】
一、什么叫“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它的词语含义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仅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研究高考中有关“语言得体”问题,从近年来高考中“语言得体”的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一是选材上实用性强,二是测试点设置在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转换上。下面,对此,我们看看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要注意各种情境条件
1、看准交际对象,掌握分寸
说写者不能一相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例:朋友的公司要招聘一名文秘人员。广告一出,应者如云。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哪里不得体?
……
《语言连贯之补写句子》导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补写句子的试题特点及类型。
2.总结并掌握补写句子的解题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解题方法补写出合乎要求的句子,提高答题能力。
【自主学习】
1.概念: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考点: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也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3.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5)设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三个空,赋分为5—6分
3. 高考典题(2017全国卷I)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主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2分) 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2分)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合作学习】
1.(2016年广东高考试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