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60字。
《师说》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1.片言居要(安徽安庆一中 童县城)
师: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即用简短的句子所概括出的要领,就可成为全篇的警句。这些警句使文章富有思想的深度,闪烁着哲理的光泽。大家能从《师说》中举几个警策之语吗?
生:开篇就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第1段结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生:第3段开头“圣人无常师”,结尾处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
师:文章中还有一处“是故”,它是——
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这些都是警策之语,使人警醒,鞭策人前行。我们来聚焦这些句子,请大家按照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逐一赏析,赏析时先翻译再解读。(学生思考)
生:“古之学者必有师”,即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必有师”,表明韩愈的态度很坚决,观点很鲜明。
师:这里“学者”古今意义不一样,今天的学者指做学问的人,古代泛指一切求学的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借古立论,开宗明义,字字铿锵,开篇就严肃庄重,令人警醒。
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这里对老师职能的解说非常全面。
师:这句判断的确精警,让我们这些从教者叹服有加,告诉我们教师首在育人立人。你的翻译很好,只是严格地说,将“老师”改为“教师”更好,因为前者是敬词,后者是中性词语,代表一种职业。当然那个时候,教师传道授业之“道业”和今天内容不太一样。再看下一句!
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龄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韩愈对从师的标准作了准确的概括,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强调地位与年纪,即谁懂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