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
- 资源简介:
约30670字。
课题 第一课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 教学目标
1.从词义的轻重范围、词语的用法、词义的色彩等角度辨析近义实词。
2.从基本含义、语法作用、恰当位置等方面辨析易混虚词。
3.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别。
● 重点、难点
重点:
1.在一个语段中辨析词语表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分析学生耳熟能详的高频词在实际运用中的易混易错现象。
难点:关注第六版《新华字典》中词义变化的和新增加的词语。
● 设计思想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对这一考点应从理解辨析入手,将着力点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上。除了系统梳理考点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外,要在对历年考题的剖析中找寻应对方法。
● 教学资源
1.2011至2015年全国及各省相关高考试题。
2.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相关章节
①文艺作品的词汇规范化 ②同义词 ③几个常用词的辨析 ④词类家族的奥秘
⑤词以类聚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观看ppt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出示2011至2015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关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相关试题。 辨析考查方法的异同 在考察内容上看,2014年以前以单独考查成语运用为主,2104和 2015年都是将双音词和成语一并考查,但一直没有考查虚词。
●
考点讲解
(一)实词 思考/发言 一、从词的意义方面思考辨析
1. 看词义轻重
例一: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A.妨害B.妨碍
【解析】选A。“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是指使人或事收到损害,词义较重。
2. 看适用范围
例二:中国陆上( )长达2.2万多公里,邻国多达十余个。A.边界B.边境C.边疆
【解析】选A。“边界”多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线,有时也指地区与地区(如省、市、县等)之间的界线;“边境”指临近边界的区域范围;“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
3. 看表达侧重
例三:这篇文章构思十分( )。
A.精巧 B.精美
【解析】选A。“精美”是形容物品外观的精致与美丽;“精巧”偏向于物品的做工或者文章的结构。
二、从词的用法方面思考辨析
1. 看适用对象
例一:( )在绘画方面造诣颇深,着实令人羡慕啊! A.犬子B.令郎
【解析】选B。“犬子”是指自己的儿子;“令郎”是指对方的儿子。
2.看成分搭配
例二: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在( )他们的事迹。A.传诵B.传颂
【解析】选B。传诵和传颂就差一个字,“传诵”一般和文章或者言论搭配,指扩大其传播范围;而“传颂”是传扬称赞的意思,多和一些名人名事相搭配。
3.看词性语法
例三:古琴,( )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义。A.内涵B.蕴含
【解析】选B。“内涵”指内在的涵养,是名词;“蕴含”是积聚,蓄藏的意思,是动词。
4. 看习惯用法
例四:这件艺术品真可谓别具( )。A.用心 B.匠心
【解析】选B。“匠心”一般和“别具”连用,含褒义;“用心”一般和“别有”连用,含贬义。
三、从词的色彩方面思考辨析
1. 看感情色彩
例一: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法律部门制止( )暴利的行为。A.牟取 B.谋取
【解析】选A。“谋取”是指设法取得,是中性词;“牟取”指获得暴利,是贬义词。
2.看语体风格
例二:因届( ),亚伯拉罕已经把他的一切财产托付给了以撒。 A.耄耋之年 B.七老八十
【解析】选A。两次都泛指老年,前者为书面语,后者为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