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2 11:02: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30题,约19970字。

  北京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一、课内文言文
  1.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 又前而为歌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首先辨析加粗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木盒子,木匣子,此处放在动词前面且不是主语,活用为状语,用木盒子。A项,“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是名词,放在动词前面又不是主语,活用为状语,像箕一样。B项,“又前而为歌”,“前”是方位名词,“又”是副词,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上前。C项,“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是名词,“皆”意思是“都”,副词,名词放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D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本是形容词,后面跟了代词,应活用为意动词,以为怪,感到奇怪。
  2. 下列句中加粗调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米归丹
  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精神潦倒,走投无路,B没有信物,C宽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无信”对应的是“没有信物”,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此题的“穷困”“假借”,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
  3.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失其所与,不知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吾其还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这是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考生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D项,“吾其还也”,“其”处于主谓之间,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A项,“以其无礼于晋”,“其”是“无礼”的主语,应为代词,它,代指郑国;B项,“失其所与,不知”,“其”是代词,他。C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其”是代词,它,代指晋国。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其”,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其用法不同。作为“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相当于“他”“她”“它”,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我的”,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表远指,相当于“那”“那个”,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其中的”,后多为数词。作为副词,表测度,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
  表反诘,相当于“难道”“怎么”,表婉商、祈使,相当于“还是”“可要”。作为连词,表选择,用在句首,相当于“是……还是……”,表假设,用在句首,相当于“如果”。
  4. 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 ①②同,③④同    B. ①②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同    D. 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主要是考查一词多义,既有虚词,也有实词。①“焉用亡郑以陪邻”,这个“焉”放在疑问句的开头,表示反问,怎能;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个“焉”放在句子的末尾,是兼词,于此。③“既东封郑”,“封”,本是名词,边界,疆界,疆域,此处后面跟了宾语,活用为意动词,把……当作边界;④“又欲肆其西封”,“封”放在句子末尾,担当宾语,故应为名词,边界。“焉”是虚词,其用法主要有:放在疑问句开头,哪里,怎么;放在句子中间,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放在句末,可以是代词,可以是兼词,也可以是语气词。
  5. 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相去四十里        ②沛公已去
  B. ①沛公不胜杯杓        ②不胜枚举
  C. ①沛公安在        ②国安则无忧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