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00字。
高三语文备考六法
(主讲:湖北省襄樊四中 华元林)
高考备考是一件光荣任务,是一场紧张战斗,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大而现实的科研课题。我参加教育工作37年,其中有20年参加或者领导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下面,结合我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最近几年高考的基本走向,谈谈高三语文备考的六点体会和建议。
一、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只有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才能发展,一个国家是这样,一所学校是这样,一个学校的某一个学科还是这样。高三语文备考首先就要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1.复习备考——对外开放
襄樊四中是湖北首批示范性高中和对外开放的学校。长期以来,我校与北京四中、北京人大附中、深圳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等全国高中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1年,由我校发起形成了湖北省著名的八校教学协作形式——湖北省高中八大名校的高三联考。(华师附中、黄冈高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襄樊四中和襄樊五中)每学年上学期期末和春季的三月份两次联考,四次教学联谊活动,作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携手共进。这种形式已经坚持了15年,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八校联考为依托,语文组先后邀请省内外著名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他们立足点的高度、视野的广度和信息的密度,让老师增长见识,让学生开阔视野,让备考推出新招。我校每届高三的语文备课组,也要走出去,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形式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这样,使高三语文组的备考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与外界实现了高层次的联网、高质量的同步。
2.复习备考——对内搞活:
要在内部搞活,就必须打破门户之见。语文教学,见仁见智的空间很大,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同心,才能协力。因此,我们每个高三老师都要认识到:只有组合好的石头才可以成为坚固的城堡;只有组合好的音符才可以成为动听的音乐;只有组合好的激情才可以成为优秀的诗篇;只有组合好的色彩才可以成为美丽的图画。正所谓: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基于这种认识,襄樊四中语文组始终坚持“三个一”: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坚持一条原则(创新),全组捏成一个拳头(团结)。
20多年来,教师之间实行教学开放,互相听课,互请讲课。全组通力合作,教师之间教学能力互补,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在各教研组中,教学形式是最活跃的,高考成绩也是最突出的。为了集中全组智能,突出学校特色,语文组通力编写了高考备考复习资料——《卧龙智能丛书》、《高中语文能力训练》等重要教学用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和高三备考工作。
多年备考实践使我们感到,举办专题讲座是提高高三语文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高三语文备课组要求作到“三有”:每人有专题,每周有讲座,每讲有实效。全组充分利用学校的“三网”设备(计算机校园网、有线低音广播网、闭路电视网),整合全组的智力资源,使每一位教师体现特点、发挥特长、张显特色,形成教学质量的特优,最后达到复习备考的特效。
要作到这些,必须抓好集体备课活动。自80年代初以来,我校每个学科都有半天时间不排课,集中进行备课,语文组每次集体备课,也要作到“三有”:有专题内容,有中心主讲人,有问题讨论。这些,都是在备课组计划中实现安排就绪的。
这种整合集体智能的做法,能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把高三备考与培养教师、宣传教师结合起来,能使高三备考工作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