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7710字。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知能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重难点】
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资料链接】
公元1084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们对她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像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曹雪芹笔下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资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儿女情长的女儿愁,太单一也太狭隘。李清照为爱情而愁,为婚姻而愁,为家国而愁,为民族而愁。她像一缕带香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 有《漱玉词》。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背景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鉴赏词作的基本方法。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相关的知识以备预习之用。
课堂引讨
【基础知识】
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戚戚( ) 乍暖还寒( )( ) 有谁堪摘( )
二、 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脑
销 金 兽。 佳节又 重阳, 玉枕 纱厨 ,
半夜凉 初透 。
东 篱 把 酒 黄昏后, 有
暗 香 盈袖。 莫 道 不 销魂,
帘 卷 西风, 人比黄花 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