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南昌第十九中学 王婷婷
【教材版本和课程背景】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今天让学生展开联想,对本课2首词进行比较,体会李清照前后期词中不同的愁滋味。
【教材分析】
这2首词是李清照前后期的代表作。在这2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都表达愁,但是第一首是离愁,清丽婉转,第二首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两首词都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两首词中
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