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答题技巧归纳
- 资源简介:
约21030字。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归纳
▲整理回顾高考题:
《马兰花》《双琴祭》《鞋》《血的故事》
《走眼》《古渡头》《六指猴》《马裤先生》
第一部分 情节类型题
一、情节梳理题(概括情节题)
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从三方面入手:
★解题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围绕线索进行概括;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提问方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那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的变化过程;
★答题格式: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主人公角度)
例题1: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2)丈夫撒谎掩饰。(3)妻子替丈夫圆谎。(4)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例题2: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例题3: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或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
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
②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
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作恰当的取舍)
概括:答前两点; 分析:答三点
例题:四川卷《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
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情节的作用题:
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
结构上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具体考虑五方面:“1+3”的原则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从情节与其它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①开头: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②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④将情节浓缩为标题,其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