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50字)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幻灯1:显示题目
一、作者介绍及其作品
幻灯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幻灯3: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